网络语言修辞新现象

网络语言修辞新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付娜娜[1](2021)在《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日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贾婷婷[2](2021)在《生态语言学视阈下汉语破坏性网络话语的及物性研究》文中指出

朱婧雯[3](2021)在《媒介语料介入认知传播的跨学科研究:谱系与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在数字化社会传播语境下的工具性意义已在学术研究中逐渐达成共识,但无论是语言学路径下新兴媒介语言的分析,还是传播学路径下以语言作为量化依据的现象实证,虽然均着眼于网络空间中的言说语料,由于学科研究视点和研究主旨的差异,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跨学科的对话与沟通。借鉴福柯考古-谱系的方法,通过梳理语言介入认知理论背景、现状和应用,归纳语言-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一是以语言为现象,在共享对象域的前提下形成研究关系的承续;二是将语言工具化,在认知和社会转向中厘清以传播学语言为径的理论脉络。基于媒介社会化成为常态并深度介入日常经验的当下,"传播为田野""语言为数据"成为当前语言-认知传播理论应用的两大领域。

邓心宇[4](2020)在《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的视觉修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有别于常规的综艺节目,将线下的机器人格斗比赛与线上传播相结合。本节目很有创意,内容方面采用专业化的格斗比赛,形式方面构建了科技化综艺节目的视觉特点。伴随着网络综艺节目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这!就是铁甲》在视觉呈现上展现了场景、道具、舞台和灯光的影像符号,构建了附加、压制与代替、互换的修辞手法。本文研究的主体“铁甲机器人”、舞台、道具、灯光、剪辑风格以及镜头语言存在的视觉修辞方法。本文研究的视角为“修辞属性”、“修辞功能”、“修辞评估”。以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相互转化的规律、图片与影像的传播规律、符号构成的综合文本的传播规律三个方面为理论框架分析该文本的视觉修辞特征。研究发现该文本在修辞策略上存在着列锦、反复、缄默、隐喻、转喻和倒装的修辞手法,产生了节目内容的竞技类主题定位、传输人文情怀与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意义。在镜头语言的修辞上运用了导演蒙太奇的镜头组接规律,这不仅推动了节目的情节发展还增强了节目的文本视觉效果。文本还归纳这档节目视觉修辞效果对创作者和受众带来的启迪,为同类综艺节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路径。

池昌海,吴鹏[5](2020)在《夹注式修辞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动因》文中认为网络中的夹注式修辞可以看作是说话人传达主、客观信息,故意凸显其认定的事实或主观态度及评价的修辞语用表达。在构造的过程中,"音节优先对应"规律导致说话人追求形式上的表达特点,使夹注式修辞产生了一系列的句法错配现象。传统的反语或近义关系无法揭示夹注式修辞的语义本质,需要从[±事实性]的角度进行重新分析。夹注式修辞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基础。说话人通过对不同事件或事态的有机整合,将语言符号创新性地间隔夹注,同时借助当前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实现了特殊的交际意图。

纪颂[6](2019)在《转折段子的多角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语言中的转折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前人时贤已对汉语转折关系进行详细的分类考察,在此基础上,又对转折连词、转折副词等标记词作了深入研究。近年来,网络出现的搞笑的转折段子成为一种表达幽默的形式。转折段子与传统转折表达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本文以转折段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形式描写、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揭示其形成机制,以期丰富汉语转折现象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采用的方法,最后说明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从语言表达形式出发进行描述,认为转折段子的语言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等。第三章从衔接和互文角度考察转折段子的衔接方式,提出衔接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而转折段子互文的类型和互文关系等。第四章主要从语义和表达功能视角,提出在言语理解过程中,段子常常综合运用各种推理或预设分析;从内涵外延进行阐释,段子中概念的偷换和混淆使听读者产生转折之感。第五章从认知语用角度,借助概念整合理论对转折段子进行解读,说明段子在认知中进行框架转移和概念整合的过程。同时运用关联理论,从听说双方来说明转折段子中让听说双方感到理解上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原因。第六章总结全文内容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

赵娜[7](2019)在《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文中认为1986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中国互联网正式诞生。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开始普及,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追求诙谐、简洁等表达效果而采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语言形式。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甚至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网络用语不仅仅是网络交际的工具,更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网络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网络用语的产生与发展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不仅对汉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网络用语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笔者搜集了1996-2018年的网络用语语料,通过对所搜集到的网络用语语料的研究,笔者发现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遂以互联网的发展脉络为依据,将网络用语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网络用语萌芽期(1996-2001);网络用语发展期(2002-2007);网络用语高涨期(2008-2018),并对每一阶段内网络用语的表现内容、形式变化以及人们对待网络用语的态度等因素进行了探究。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有些网络用语仅仅是昙花一现,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行了一段时间后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伊妹儿”、“稻糠姆”、“善良(善变没天良)”、“烧饼(多情又廉价的女子的戏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淡去,也有少部分在现代汉语当中凝固下来,如“秒杀”、“给力”、“正能量”等。这不仅是汉语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的网络词语进行了检索与筛选,共得到410条网络用语,并对留存下来的这些词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网络用语的消长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用语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及生命力的探究,分析了网络用语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用语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与猜想。

任慧敏[8](2019)在《《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语法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QQ、微信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图像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符号作为一种广义语言行为,也是一种语言,而图像是一种结构性传播符号,属于符号学与语言学的范畴。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用各种图像符号进行组合,从而进一步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却鲜有人对这一广义语言学现象背后的语法以及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徐冰的《地书》是一本完全用图像符号写成的“普天同文”的书,讲述了主人公小黒(一个标准白领)一天24小时忙碌风趣的生活。目前,语言学界对《地书》的图像符号系统研究较少,而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很值得研究。本文从逻辑学、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三个角度出发,力图展现《地书》图像符号系统在词法、句法方面的创新性表达形式和较为固化的语法规律,并创新性地对其图像符号系统进行简化与修订,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词法研究。这一部分我们从《地书》词语的角度出发,弥补前人研究的空缺。我们认为《地书》中的图像符号既可以表达单独概念也可以表达普遍概念,这其中存在固定的形式和规律。在语言逻辑方面,我们主要考虑《地书》中图像符号对于限定、非限定摹状词的刻画与表达,同时探讨《地书》中的专名和摹状词的“指称性”和“描述性”。第二部分,《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句法研究。这一部分我们从《地书》句子这一单位出发,就《地书》中图像符号系统的语序以及单句、复句的表达形式分别进行分析。我们以《地书》为基础,在《地书》单句、复句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中,发现了其规律性和特点。《地书》中的基本陈述语序以SVO语序为主,是创作者受到了汉语、英语等成熟语言的影响,采用了作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同时,《地书》中也存在很多特殊语序与结构形式,这正是图像符号的视觉直观性特有的表现。第三部分,《地书》的图像符号系统的简化与修订。由于《地书》的艺术性,其图像符号系统存在着许多重复与不规范。我们用经济原则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整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与简化。在保留《地书》的特色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弥补《地书》图像符号系统在更加广泛的应用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挖掘《地书》的图像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巨大潜力。

周博文[9](2019)在《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历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语言是一种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化。网络语言求新求异等特点也使它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各类修辞现象,有研究的价值。本文按照时间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因素,分析网络语言流变中突出的三种修辞手法:谐音、仿拟和缩略,反映网络修辞的历时变化。

宗守云[10](2017)在《理论修辞学和教学修辞学》文中认为理论修辞学是以揭示修辞规律为目的的修辞学,教学修辞学是以揭示教学修辞规律为目的的修辞学,属于实用修辞学范畴。理论修辞学对教学修辞学有介入性影响,教学修辞学对理论修辞学有促进性功能。理论修辞学和教学修辞学是可以区分的,但二者的界线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

二、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3)媒介语料介入认知传播的跨学科研究:谱系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作为现象:传播与语言之共享对象域
二、语言作为方法:认知传播研究的路径自觉
    (一)语言学“认知转向”和“社会转向”的理论谱系
    (二)传播学以语言为径的方法论谱系
三、语言-认知传播的应用领域
    (一)“传播”作为田野
    (二)“语言”作为数据
结语

(4)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的视觉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这!就是铁甲》的视觉生成机制
    第一节 生成背景——大众传媒的时代背景
        一、现状:“眼球经济”时代的到来
        二、借鉴:“机器人大赛”提供路径
        三、原创:“IP热潮”引领节目生成
    第二节 生成核心——影像符号的推动作用
        一、场景符号:实体构成再现节目特色
        二、人物符号:造型元素打造科技综艺
        三、色彩符号:两极颜色体现内层含义
    第三节 生成动力——视觉符号的意义显现
        一、阅读符号:视觉消费下的符号意义
        二、科技文化:媒介基础上的视觉消费
        三、身份认同:视觉感知下的身份认同
第二章 《这!就是铁甲》视觉文本的修辞策略
    第一节 修辞对象的“附加”与“压制”修辞手法
        一、列锦:创造意境
        二、反复:加深印象
        三、缄默:提高认知
    第二节 修辞对象的“代替”与“互换”修辞手法
        一、隐喻:暗示感知
        二、转喻:间接指代
        三、倒装:承上启下
    第三节 修辞对象生成的意义
        一、内容围绕主题,符合节目定位
        二、传输人文情怀,创新网综内容
        三、消除刻板印象,增加专业性
第三章 《这!就是铁甲》镜头语言的修辞规律
    第一节 画面镜头的修辞手法
        一、叙事性修辞:“叙事蒙太奇”推动情节发展
        二、表意性修辞:“表现蒙太奇”推动内容生成
        三、省略性修辞:“心理蒙太奇”推动视觉形象
    第二节 节目镜头构成的基本单元
        一、景别——强调内容表达含义
        二、运动——表述情绪营造氛围
        三、特效——增强节目修辞效果
第四章 《这!就是铁甲》视觉文本的批判性解读
    第一节 以嘉宾指导为主线,赛制不完善
        一、过度重复相似内容,导致赛制推延
        二、过度强调嘉宾作用,专业能力不足
        三、过度插入嘉宾镜头,关联性质不强
    第二节 部分专业内容缺乏,内容不完整
        一、主体无故事线
        二、缺乏专业指导
        三、重形式轻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夹注式修辞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动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夹注式修辞的主要特征
    1.夹注式修辞的分布情况
    2.夹注式修辞的语义分析
        2.1表述客体情况
        2.2表述主观感情
    3.夹注式修辞的语篇功能
三、夹注式修辞的生成
    1.客观依据与生成机制
    2.修辞动因与修辞策略
四、总结与余论

(6)转折段子的多角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来源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转折关系的研究现状
        1.4.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转折段子的语言表达手段
    2.1 转折段子的界定
    2.2 转折段子的语音手段
        2.2.1 巧用谐音
        2.2.2 停顿转移
    2.3 转折段子的词汇手段
        2.3.1 巧用同形异义词
        2.3.2 词语的不同义项
        2.3.3 语词的意象图式
    2.4 转折段子的语法手段
        2.4.1 句中焦点转换
        2.4.2 “虽然.但是.”类句子
    2.5 小结
第三章 转折段子的语篇表现
    3.1 转折段子的衔接手段
        3.1.1 指称变动
        3.1.2 前后虚假对比
        3.1.3 特定标记
        3.1.4 利用常识或语义空位
    3.2 转折段子的互文类型
        3.2.1 作者互文和读者互文
        3.2.2 格式互文和内容互文
    3.3 转折段子的互文关系分析
        3.3.1 互文本歪曲解释主文本
        3.3.2 通过文本镶嵌进行互动
        3.3.3 互文本歪曲概括主文本
    3.4 小结
第四章 转折段子的语义和表达功能
    4.1 转折段子的语义分析
        4.1.1 转折段子的预设
        4.1.2 转折段子的逻辑
        4.1.3 转折段子的内涵与外延
    4.2 转折段子的表达功能
        4.2.1 转折段子的正面效果
        4.2.2 转折段子的负面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转折段子的认知解读
    5.1 概念整合理论与转折段子
        5.1.1 心智空间和框架
        5.1.2 基于概念整合的转折段子分析
    5.2 关联理论与转折段子
        5.2.1 明示与推理反差
        5.2.2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反差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特点
    一、网络用语的类型
        (一)旧词新义型
        (二)谐音型
        (三)缩略型
        (四)外来用语
        (五)表情符号性
        (六)自创新词新语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
        (一)简洁性与生动性
        (二)通俗性与娱乐性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
        (四)反映社会现实
第二章 网络用语的发展分期
    一、网络用语的产生条件及原因
        (一)工具条件
        (二)语境条件
        (三)文化心理
        (四)年龄结构
    二、网络用语萌芽期(1996-2001)
        (一)互联网1.0时代
        (二)萌芽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萌芽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网络用语发展期(2002-2007)
        (一)互联网2.0时代
        (二)发展阶段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发展阶段的网络用语研究
    四、网络用语高涨期(2008-2018)
        (一)互联网3.0时代
        (二)高涨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高涨期的网络用语研究
    五、网络用语的消长
        (一)相关术语及专用语占比大
        (二)社会热点类用语占比最少
        (三)情感色彩越发明显
第三章 网络用语的问题、价值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用语存在的问题
        (一)错别字充斥网络
        (二)生造词大量涌现
        (三)语码滥用、混用
        (四)刻意曲解原语义
        (五)网语低俗化现象
    二、网络用语的语言价值
        (一)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二)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表达形式
        (三)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语义表达
    三、网络用语的社会价值
        (一)舆论导向作用
        (二)文化传播作用
        (三)反应社会百态
    四、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
        (一)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表现形式更加简洁规范
        (三)表达风格更加娱乐化
        (四)素材来源更加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网络用语词表
致谢
作者简历

(8)《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语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产生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词法研究
    2.1 《地书》中概念的表达
        2.1.1 普遍概念
        2.1.2 专名
    2.2 《地书》中的摹状词表达
        2.2.1 限定性摹状词
        2.2.2 非限定性摹状词
        2.2.3 摹状词的描述性与指称性
    2.3 动词方向性
    2.4 重叠表示程度加深
第3章 《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句法研究
    3.1 《地书》中的句类
        3.1.1 陈述句
        3.1.2 疑问句
        3.1.3 祈使句
        3.1.4 感叹句
    3.2 《地书》中的复句句法
        3.2.1 简单复句
        3.2.2 《地书》中的多重复句
        3.2.3 小结
    3.3 《地书》中的语序
        3.3.1 《地书》中的基本陈述序列类型
        3.3.2 特殊语序表达方式
        3.3.3 影响《地书》中基本语序的因素
第4章 《地书》的图像符号系统的简化与修订
    4.1 《地书》的图像符号系统的简化
    4.2 简化后的图像符号系统的应用
    4.3 《地书》的图像符号系统的不足与修订
        4.3.1 图像符号系统仍需完善
        4.3.2 翻译不规范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未来及展望
        5.2.1 图像符号从静态走向动态
        5.2.2 一种不断发展的语言
        5.2.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地书》图像符号汉语对勘
致谢

(10)理论修辞学和教学修辞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修辞学
    1. 理论修辞学的定义
    2. 理论修辞学的建立
    3. 理论修辞学的价值
三、教学修辞学
    1. 教学修辞学的定义
    2. 教学修辞学的建立
    3. 教学修辞学的价值
四、理论修辞学和教学修辞学的互动
    1. 理论修辞学对教学修辞学的介入
    2. 教学修辞学对理论修辞学的促进

四、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日记的研究[D]. 付娜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生态语言学视阈下汉语破坏性网络话语的及物性研究[D]. 贾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媒介语料介入认知传播的跨学科研究:谱系与路径[J]. 朱婧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的视觉修辞研究[D]. 邓心宇.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夹注式修辞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动因[J]. 池昌海,吴鹏. 当代修辞学, 2020(02)
  • [6]转折段子的多角度分析[D]. 纪颂.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D]. 赵娜. 鲁东大学, 2019(12)
  • [8]《地书》图像符号系统的语法初探[D]. 任慧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9]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历时研究[J]. 周博文. 参花(下), 2019(04)
  • [10]理论修辞学和教学修辞学[J]. 宗守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  ;  

网络语言修辞新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