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裁中国家具“正面损害”

美国初裁中国家具“正面损害”

一、美初裁中国家具“肯定性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兰磊[1](2018)在《以竞争政策应对欧美对华反倾销》文中指出我国是欧美反倾销调查的重点对象。反倾销制度被严重滥用,成为进口国国内企业打击进口竞争的主要武器,对竞争秩序造成破坏。国内企业利用反倾销程序的不公正性和高昂的应诉成本,通过申请发起或威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年度行政复审逼迫外国企业退出进口国市场、协调价格、支付和解金,甚至形成卡特尔;它们还操纵市场,制造和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反倾销调查机构作出反竞争裁定。这些国家的反垄断法发展了制裁滥用公共程序的制度。我国受诉企业应积极尝试利用国外竞争法反击申请企业滥用反倾销程序、排斥进口的行为,如向竞争执法机构举报或者向法院起诉,促使他们展开调查、作出判决,以及运用竞争倡导机制推动反倾销制度的完善。

罗胜强,鲍晓华[2](2018)在《企业会因为遭遇反倾销而增加出口吗》文中指出文章首先归纳总结了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不同企业征收的不同反倾销关税的特点。在古诺模型中,文章讨论了这种反倾销关税制度安排对不同出口企业的影响。低成本企业出口下降相对较小。当企业生产成本优势较大,或者争取到的单独反倾销关税相对较低时,低成本出口企业的出口反而会因为遭遇反倾销而增加。反倾销整体上会降低被反倾销国家企业的出口。文章利用美国对华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例和我国木制家具企业出口数据,实证了反倾销整体上导致了我国木制卧室家具企业对美出口下降。获得统一反倾销的企业出口会显着下降,但获得单独反倾销关税的企业出口反而显着上升。

杨蕾[3](2014)在《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逐渐减低关税,贸易程度不断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到2013年已经连续18年成为第一大遭受反倾销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采用反倾销措施抵制倾销行为的主要国家之一,到2013年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位于世界第八位。其中,中国农产品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具有持续时间长、频次多、征税幅度高等特点,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开始时间较晚。本研究主要分析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农产品遭受到的反倾销措施具有贸易调查、限制和偏转效果。不论从年度数据的贸易效果描述分析还是基于月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都证实了中国农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后会减少向反倾销申诉国的出口规模,增加向非申诉国的出口规模。但贸易限制效果持续期较短,中国涉案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会因为反倾销而进行调整,但在调整后仍然观察到长期趋势在增加,这解释了为何中国频繁遭遇外国反倾销的指控和制裁。第二,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措施具有贸易限制和转移效果,但不具有调查效果。基于年度数据描述性分析和月度数据实证分析,都证实了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会减少从被诉国进口规模,增加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规模。同样,贸易限制效果具有短暂性,且即便是进行了反倾销措施,中国对外反倾销农产品进口集中度仍然很高,对于进口来源地结构或市场结构的调整因不同产品具有差异。第三,基于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关,中国农产品优势越大,则越容易遭受到外国反倾销;中国农产品劣势越大,则越容易对外反倾销。关税与反倾销措施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第四,反倾销措施对于涉案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来讲,冲击效果是暂时且不涉及本质的。遭受反倾销的农产品竞争优势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中国涉案农产品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解释了为何中国这些农产品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的农产品一般具有竞争劣势,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涉案农产品的贸易救济效果具有短暂性,并且没有根本改变竞争劣势的情况。第五,中国农产品遭受到国外反倾销指控和中国农产品对外进行的反倾销指控都没有对总体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没有阻碍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这与涉案产品数量和种类占中国总体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比重较小有关。最后,加入WTO、中国GDP增长和人民币贬值会缓解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所带来的贸易调查和贸易限制效果,会增强贸易偏转效果,对中国遭受反倾销涉案农产品有利。加入WTO,削弱了中国对外反倾销救济国内产业的作用;而人民币贬值加强了中国对外反倾销救济国内产业的作用。

彭湃[4](2012)在《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个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轻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加上近年来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使得中国轻工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轻工业安全已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对反倾销影响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轻工业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其历年来遭受国外反倾销的详细情况;根据现状归纳总结了轻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其次,本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反倾销对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的影响途径,主要包括直接影响途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两部分。第三,为了系统测算国外反倾销频发的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的安全状况,在参照国内外产业安全指标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入了反倾销量化指标,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1-2010年轻工业产业安全度分别进行了测算。主要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轻工业遭受的反倾销表现出案件数量激增,强度加大,主要来源国有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等态势。反倾销对我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短期内直接影响非常明显,间接影响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就整体而言,2001年,我国轻工业处于不安全状态,2002-2006年,中国轻工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2001-2006年安全分数呈下降趋势,轻工业安全度有所改善;而2007年到2009年则处于不安全状态,说明这期间我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状况不乐观;之后2010年安全分数有所回落,回到基本安全状态。从一级指标来看,产业国内环境一直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产业国际竞争力从2006年起由不安全状态变化为基本安全状态,产业对外依存度大部分年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有恶化趋势,产业控制力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反倾销以及轻工业安全发展提出了一点政策建议。

刘军[5](2012)在《国际反倾销与中国钢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行业作为一个经济体的基础性行业一直是国际反倾销的重点,不仅是全世界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和制裁最多的行业,也是中国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最主要的行业。1999年至2009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共162起,遭受反倾销措施112起,反倾销措施率为69%。中国钢铁企业不断遭受到国际反倾销控诉和制裁,不但会严重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也会给中国钢铁产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系统研究中国钢铁产品频遭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现状、特点、成因及经济效应,以便有效地应对国际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政府和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满足研究需要,本文首先按照国际分类标准,以WTO反倾销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时间序列数据的钢铁产品反倾销数据库,详细计算了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指数、反倾销措施指数以及反倾销强度指数,并进行了反倾销调查指数、反倾销措施指数、反倾销强度指数、钢铁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国际对比;同时分析了导致中国钢铁产业频遭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原因,实现了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现状和特点的深度分析。其次,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国钢铁制品频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反倾销的实质因素。第三,基于详实的数据,利用统计比较方法,以钢钉和环状焊管为例,分析了中国钢铁产品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贸易效应和非贸易效应。第四,将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机制引入一般均衡框架用以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并分别利用多国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预测反倾销税和反倾销威胁下出口需求下降与投资环境恶化对中国钢铁产业本身、钢铁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微观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①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钢铁业特别是钢铁出口企业将会受到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的困扰,中国钢铁产品的对外贸易会因此受到制约;虽所遭遇的反倾销绝对量是增加的,但中国钢铁企业应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纠纷的能力正逐渐提高,目前国际上的贸易摩擦纠纷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还是可控制的、可接受的。中国钢铁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既有广度也有集中度,初步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发达国家进口中国的钢铁数额受反倾销活动的影响不如预期的大,但由于双边钢铁贸易基数大,所以其总体影响是很重要的。而发展中国家(除印度以外)对华AD调查指数远大于1,说明中国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出口强烈的受到了反倾销活动的影响,但由于该钢铁贸易基数小,所以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钢铁对外贸易局势。②1999年至2009年问,主要反倾销来源国对华钢铁反倾销贸易摩擦张力较大的涉案产品,其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比较小,且他们都处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失衡。说明当某一国和中国处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失衡时,其更有可能发起对华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等诉讼。③美国对华发起钢钉和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反倾销会产生强烈的反倾销贸易调查效应和限制效应,出口有向未提起反倾销的国家转移的趋势,而且这种转移不仅包括国家间贸易转移效应,还有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转移效应。美国对中国钢钉和环状焊接碳素钢管的反倾销行为引起了该类产品的价格上升效应,并引致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中国钢铁企业会通过诸如在美国投资建设钢厂等“走出去”战略来规避反倾销税。④中国钢铁产业遭受美国反倾销导致中国的总体福利水平受损,且受损程度会随着美国对中国产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加强。美国对华钢铁发起反倾销诉讼会减少我国的出口,减少我国的顺差,对美国平衡逆差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幅度较小,对其他经济体虽然有贸易转移效应,但其影响幅度同样很小。不过这样的作用会随着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大。反倾销行为会使得国内钢铁产业产出量下降,这对于那些成本转嫁能力弱的中小钢铁企业来说,面临的很可能就是减产甚至淘汰的局面,而这无疑会对钢铁从业人员产生很不利的后果,届时将有更多的钢铁从业劳动力失业或者因此转移到别的行业,造成整个劳动力市场疲软,实际工资下滑。⑤国际贸易摩擦驱动下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环境恶化,若因此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会使得随后1-2年中国实际GDP有明显负向效应,且该负效应随着出口需求下降幅度的增大而增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需求下降所带来的负效应会有所弱化并逐渐转为正效应。而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投资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影响会随着钢铁产业预期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而更加大。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虽然出口受到抑制,但是钢铁产品的本地市场吸收能力增强,且出口抑制程度明显大于本地市场吸收能力的提升,这是导致其产出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投资环境恶化的影响,虽然出口同样受到抑制,但是钢铁产品的本地市场吸收能力明显变弱才是导致其产出减少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就中国钢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和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梁奇伟[6](2011)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的火车头,一个为“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一个占据了201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3.6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建交30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很快,近年来更是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双方相互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美国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建交时的25亿美元到2009年的4090亿美元,30年增长了160多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投资及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美双边贸易额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使得中美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2009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达到23起,涉及金额超过7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所有贸易救济案件案值的57%。美国是与中国贸易摩擦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间发生的最轰动事件就是轮胎特保案。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对中国采取特保措施,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已成为制约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双边贸易摩擦问题对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拟基于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结合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研究,从分析中美贸易的现状与焦点问题入手,不断发掘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并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趋势做出合理预测,顺势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政策建议。首先,对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完成理论储备;其次,结合焦点问题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再次,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而后,完成对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构建的探讨;最后,提出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展望。

郭杰[7](2011)在《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一个非常显着的现象是美国逐渐将中国列为了头号反倾销目标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美国对华发起了百余起的反倾销调查。这些反倾销调查及后续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涉案企业与相关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往来。因此,深入理解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对于预警与化解反倾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有关反倾销成因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反倾销成因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宏观成因与微观成因两类文献。一方面,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结果与方法较为一致,主要以经验分析为主,重点研究包括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在内的宏观经济因素对反倾销的决定作用。另外也有文献通过量化宏观政治因素与法律因素研究反倾销的成因。另一方面,基于微观层面的文献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入手,将反倾销政策视为政府供给与利益集团需求之间的一种均衡状态。这些研究成果认为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捐资与游说对政府造成政治压力是反倾销的微观成因。本文首先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历史发展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发现美国关于反倾销的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公正性,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字面含义,彻底沦为了一种即隐蔽又有效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具有数量多、肯定性裁决比例高以及行业分布集中等特点。反倾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隐蔽性好、有效性高、影响力大,已经成为美国保护自身利益的常用手段。中国在应对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时,应该从政治、经济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地,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保护待售”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选民组成的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利益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政治捐献,而政府通过在国民总体福利与政治捐献之间进行权衡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反倾销政策在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均衡以及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均衡中得以实现。由于对华反倾销是美国政府做出的一项贸易政策,因此从政府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是理解反倾销成因的根本切入点。根据“保护待售”模型的基本思路,政府同时关心国民总体福利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之和,以期获得最大的政治支持率以及政治捐献;换句话说,宏观因素与行业利益集团因素是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基本出发点。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分别从宏观视角以及行业利益集团视角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扩展到了异质性企业的层面。具体来说:第一,从宏观视角来看,由于美国政府为获得选民的政治支持而关心国民的总体福利,所以影响国民总体福利的宏观因素是美国反倾销的一类成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宏观因素分为四种:与反倾销发起国有关的宏观因素、与遭受反倾销国家相关的宏观因素、与涉案双方国家经贸关系相关的宏观因素以及与第三方国家相关的宏观因素,然后使用泊松分布模型与负二项计数模型对倾销裁决结果以及损害裁决结果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渗透率、美国国内的失业率、中国的报复能力、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变化率、中美汇率变化率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都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宏观成因。另外,本文通过量化中美两国的国际政治关系,实证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宏观政治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也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政治手段,中美国际政治关系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当两国政治关系恶化时,美国倾向于对华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调查;而当两国政治关系改善时,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也显着减少。第二,从行业利益集团视角来看,由于行业利益集团的政治捐献是美国政府行为函数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行业利益集团形成与否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另一类重要成因。本文以“保护待售”模型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在理论方面,行业利益集团作为反倾销政策的需求者,与作为反倾销政策供给者的政府进行两层次博弈:行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以及政府与各个行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在双层博弈达到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时的均衡价格,就是政府制定的反倾销政策措施。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政府以及各个行业利益集团都达到了既有约束下的利益最大化。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倾销裁决、损害裁决以及反倾销税率的成因。由于倾销裁决结果与损害裁决结果是离散型的二元变量(0-1变量),因此本文采用了主成分Logisitic方法进行研究。而在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税率成因时,文章使用联立方程组来处理税率方程中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估计对联立方程系统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行业利益集团视角来看,如果涉案行业组成了有效的利益集团,那么美国政府就会倾向于保护该行业,这种倾向性与行业的其他政治经济因素没有显着的关系;也就是说,美国对华反倾销具有极大的不公正性,是一种“待售”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第三,从企业异质性视角来看,本文使用包含企业异质性的“保护待售”扩展模型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在众多使用“保护待售”模型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中,大多集中于对保护结构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捐资结构的研究。事实上,捐资结构的异质性正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使用各种反映涉案企业异质性的指标综合研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与基于行业利益集团视角的研究方法类似,在研究倾销裁决与损害裁决时,本文通过主成分Logisitic方法验证了相应命题的真伪;然后在处理了解释变量的内生性之后,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对联立方程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美国对华反倾销是一种“待售”的贸易政策,而且还发现了美国涉案企业政治捐资的多寡是美国政府对该企业保护力度的成因。与以往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将政府的行为方式作为宏观视角、行业利益集团视角以及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基本切入点。由于对华反倾销是美国政府制定的贸易措施,因此美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就是不同视角的理论统一立足点。第二,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这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本文以包含企业异质性的“保护待售”扩展模型为基础,将反映企业异质性的多种指标纳入到了分析框架之中,深入研究了申诉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作用。第三,本文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裁决结果与反倾销税率完全是一种“待售”的贸易措施,与其他的政治经济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之所以有些政治经济因素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裁决结果以及税率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并非是因为这些因素是反倾销的成因,而是因为这些因素与反倾销的核心成因(宏观政治经济形势、是否形成有组织的利益集团以及涉案企业的政治捐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林惠玲[8](2010)在《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产室外烧烤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各国纷纷效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2010年5月,我国共遭遇50起反补贴调查,居WTO各成员之首,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最大受害者。2009年,中国遭遇13起反补贴调查,创历年之最。其中,美国启动10起,高居榜首,占比高达76.9%;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各启动1起。反补贴调查成为中国贸易摩擦的新领域、新热点之一,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探讨问题,更是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反补贴调查直接挑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面临的反补贴应对形势严峻。在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WTO成员方中,美国是发起案件数量最多,频率最高的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寻求对本国产业更多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剧。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工会组织频频向中国产品发难,预计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补贴案件数量在短期内仍将快速上升。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反补贴调查将成为中国反补贴调查应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国内对美国反补贴法仍然缺乏较为系统和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以美国的反补贴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案例,研究其实体规则和在案件(包括对华案件)中的具体实施问题,以期为有关各界研究和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参考。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补贴和反补贴的经济政治分析。本章首先梳理了各种关于补贴和反补贴的理论流派,并根据分析立足点不同,对各流派大致分为全球、补贴方、受补贴影响方以及补贴方与受补贴影响方相互关系等四个角度加以总结。随后,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详细说明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的基本影响路径及效应。最后,在经济分析基础上加入政治分析手段,描述了美国反补贴规则形成背后的贸易政治背景,即由于贸易保护措施诉求集团与为其支付代价群体之间的政治失衡。那些受到进口产品(包括接受出口补贴的进口产品)冲击的所谓“进口竞争集团”由于利益集中,便能采取强有力的游说行动,向国会和政府施加压力,必然导致反补贴规则的产生并成为美国保护贸易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为美国反补贴规则的演变及与多边规则的相互作用。本章回顾了美国反补贴法的历史演变,结合GATT/WTO补贴和反补贴规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美国反补贴法和多边规则的相互影响关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反补贴法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使用反补贴措施最多的国家,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还是在反补贴实践的技术操作和运用方面,都是WTO其它成员方所无法比拟的。而且,从GATT/WTO反补贴规则的历史来看,美国的反补贴制度对于前者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的制度,例如:补贴分类、补贴认定中的专向性标准(specificity test)、实质性损害(material injury)认定标准、累积评估(cumulate analysis)等均来源于美国国内实践。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美国试图将前几轮谈判中没有解决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定价(Natural Resource and Energy Pricing)等问题重回多边体制的框架,以满足美国限制其他成员方补贴政策的需要。第三章为美国反补贴规则中的补贴认定问题。本章讨论美国反补贴规则中的核心问题,即“补贴”。主要讨论补贴的定义和三要素的具体认定,并就美国反补贴规则在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专向性标准、上游补贴(upstream subsidy)和私有化过程中的利益传递(pass of benefit)问题进行专门探讨。通过本章研究发现,美国反补贴法在这一核心问题上采用了原则规定的办法,赋予调查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解释和认定,被申请方抗辩的难度较大。在补贴认定上,美国调查机关也存在扩大范围的倾向,具体体现在,由于作为可抵消补贴(countervailable subsidy)判断标准之一的专向性标准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没有具体规定,使得调查机关很容易得出补贴具有专向性进而构成可抵消补贴的认定。对于政府通过私人机构提供补贴的情况,美国调查机关也倾向于扩大化解释,以避免这类间接补贴成为规避美国反补贴法的突破口。第四章为美国反补贴规则中的损害和因果关系认定问题。讨论反补贴调查案件三要素中的损害和因果关系(causal link)判断问题。对于损害,选择同类产品(like product)和国内产业(domestic industry)以及美国反补贴法首创的累积评估问题进行论述;对于因果关系,主要讨论其历史演变、具体案件中的认定方法和不归因问题。由于美国对损害判定实行累计评估和宽松的因果关系标准,导致了损害和因果关系的成立相对容易,保证了反补贴调查的进行和最终措施的采取。第五章为美国对华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法律问题。概述美国反补贴法对中国产品的适用历程和原因,并梳理2006年以来美国对华产品的反补贴案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研究表明,在具体案件中,美国调查机关在中国国有企业性质认定和计算利益使用的外部基准(benchmark)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中国企业有失公平,这些做法与美国以往的反补贴实践和WTO争端解决的规则和判例存在不符之处。第六章为中国应对策略分析,在梳理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涉案补贴和国内类似补贴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和未来研究空间。笔者发现,我国国内还存在大量类似于美国反补贴案件涉案措施的专向性补贴,包括地理、行业专向性补贴、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这些在未来的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中都将可能成为调查的对象。为此中国政府应对现有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及早构建国内补贴政策信息库,向不可诉补贴方向调整已有补贴政策,适时采取对外产品反补贴调查等反制措施,并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救济途径,在多边规则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力争从规则层面根本解决问题。

张忠磊[9](2009)在《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探讨》文中提出伴随着贸易的国际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尤其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背景下,国家间的贸易磨擦层出不穷,反倾销是一种常用的非关税贸易救济方式。由于各种历史因素和现实原因,我国虽是出口大国但尚不是出口强国,我国已连续14年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数量最多的国家,涉案企业相当部分来自小型民营或私营企业,会计制度问题为小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软肋。研究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出口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改进,对提高我国出口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胜诉率、维护我国出口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乃至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对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和企业类型分析,得出针对小企业的现实情况研究出口小企业的反倾销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第二章通过分析小企业会计现状及各国反倾销法及其实践对企业会计的要求,得出出口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障碍: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有很大差异导致会计数据不能被理解和采纳;我国企业会计实务普遍较弱,内部控制不健全,无法提供真实可信的企业会计资料。第三、四章分别针对会计标准选择和会计标准执行问题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第三章提出出口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以公允地核算生产成本;改善成本会计制度以优化生产成本的归集方式,以便科学地核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同时,从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几个方面提出小企业会计制度改进的解决方案;第四章则认为小企业在改进企业会计制度时,如果缺乏配套的保障可能反而引起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这就需要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以构建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体系。第五章以我国家具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为案例,进一步阐释了我国小企业会计应对反倾销的不力因素及改进方向,印证文章所设计的改进方案、增强文章的现实指导性。

廖秀健[10](2006)在《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 ——以农产品反倾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一向是国际贸易领域容易引发争议的敏感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饱和,同时鉴于滥用自由贸易的行为给各国经济造成危害,国际上倾销与反倾销的矛盾之争愈加激烈。在国外对华掀起的反倾销浪潮中,美国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反倾销问题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其政治意义恐怕己超过了经济意义。目前美国不但是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反倾销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我国的反倾销立法相对滞后,加强对美国反倾销法研究,无论是有效应对美国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调查,还是借鉴美国成熟的反倾销立法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抵制外来的大肆倾销,均具有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国际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就美国对华反倾销及其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救济政策影响作全面的法经济学分析,辅之解剖麻雀式的案例分析方法对刚刚结案的美国对华涉案金额最大、最为典型的虾类农产品反倾销一案进行深入细致的法经济学剖析。同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整理与研读现有中外文献资料和案例,到出口企业以及反倾销主管部门、有关出口商会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紧密结合WTO反倾销规则,以美国法律体系为背景,全面阐述和分析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以此为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指控寻找法律对策。通过美国对华农产品典型案例剖析,深入分析中美农产品贸易状况、农产品反倾销的现状、特殊性原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应对国际农产品反倾销,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稳健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全文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反倾销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倾销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该章首先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内涵给以界定;然后就学术界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对本文的研究方法——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论给以了介绍;最后运用博弈理论对倾销与反倾销进行了经济分析,为以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美国反倾销法律规则及其经济分析,分别就美国反倾销立法的历史演变、法律渊源、美国反倾销法与美国其他贸易救济法的关系、美国反倾销法实施机构等立法概况、实体规则、程序规则、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美国的反倾销法近年来的最新发展五个方面对美国反倾销进行了法律分析。美国反倾销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体,实体法包括倾销的确定、损害的确定、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反倾销措施、反规避措施等,此部分是美国反倾销法的核心。研究中发现许多文献对公平价值、国内产业、损害等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有些解释模糊,甚至不准确。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后,对这些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美国的反倾销工作主要由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主要程序时限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诉讼活动才被法律或当局所确认,否则即为无效。结合美国反倾销的最新资料,文章分析了美国的反倾销法近年来的最新发展:2000年10月通过的招致外界强烈批评的美国反倾销新政策——“伯德修正案”以及美国商务部于2005年4月5日公布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更为不利影响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中的单独税率和组合税率的新规定》。同时,从反倾销对美国国内产业、进口商、消费者以及国外出口商、生产商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损益进行了经济分析。最后,指出了美国反倾销法具有已演变为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政策手段、具有极大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美国对反倾销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导致了美国反倾销措施日益扭曲,恶化了国际市场环境,也从根本上损害了自身利益等方面的特点,但它却具有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显示出其注重程序正义的英美法系的传统特色。美国反倾销法的立法宗旨可谓是恢弘大气,声张正义,可是它的实际执行措施和自己的立法宗旨却自相矛盾。第四章美国反倾销立法对中国影响与对策。结合论文第三章美国反倾销的法律分析,就中美反倾销法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我国反倾销法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对策,以达“他山石,可以攻玉”之效。第五章美国非市场经济规则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结合论文第三章美国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的分析,指出它是目前对认定中国出口产品倾销成立影响最大的歧视性规则。但是,通过研究认为,在对待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态度上,我国不应该神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获得美国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产品的出口问题,它可能使我国遭受更为严峻的反补贴指控;在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时,我国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为了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以更大的经济代价换取对方的补偿。第六章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在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企业、行业、政府三方面探索我国应对和防范美国反倾销的对策。认为政府应通过积极的外交途径,将反倾销问题列为双边谈判的重要议题,加深与美国等国的理解与合作,消除其对中国的误解,使其正确认识中国现状,从而改变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同时,建议我国政府部门应针对国外带有歧视性反倾销调查行为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对等歧视的报复措施”,达到以牙还牙之功效。第七章美国在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中的立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反倾销法与国际多边反倾销规则的相互影响,说明美国反倾销法早于国际反倾销法,并对国际反倾销法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结合多哈回合部长宣言所确定的反倾销的概念、原则、目标,以及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历程及其谈判各方的主要观点、产生分歧的经济原因。美国特殊利益集团、政治家和选民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均衡决策机制决定美国在当前WTO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的立场,从国际制度论、博弈论的角度预测了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结果,指出美国反对反倾销改革的立场会对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中国在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中应当采取的立场以及谈判策略的建议。第八章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针对美国对华的虾类农产品反倾销案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对本次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反倾销前的市场背景,反倾销后的市场变化以及对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损益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分析,对美国反倾销法的各项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对策。该章的目的是将前面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理论分析的结论回归到实际农产品反倾销的案例中进行实践检验,探究出农产品倾销与反倾销的特殊性,达到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服务之功效。

二、美初裁中国家具“肯定性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初裁中国家具“肯定性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以竞争政策应对欧美对华反倾销(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滥用反倾销程序损害竞争的方式
    (一) 美欧反倾销调查流程
    (二) 反倾销程序的滥用机制
        1. 滥用机制一:利用反倾销申请压制国外竞争对手
        2. 滥用机制二:欺骗调查机构作出对申请人有利的裁决
        (1) 操纵倾销及其幅度的认定
        (2) 操纵实质性损害及因果关系的认定
三、欧美以竞争法制裁滥用反倾销程序的实践
    (一) 竞争法谴责滥用反倾销程序的政策基础
    (二) 美国对滥用反倾销程序的竞争法规制
        1. 豁免请愿的诺尔法则
        2. 狭义的伪诉例外
        3. 广义的伪诉例外
        4. 滥用反倾销程序适用伪诉例外的可能性
    (三) 欧盟对滥用行政程序的竞争法规制
        1. 直接触发公共机构反竞争行为的滥用行为
        2. 欺骗公共机构的滥用行为
四、我国运用竞争政策应对欧美反倾销的对策探讨
    (一) 利用调查国的竞争法举报制度, 促使其竞争执法机构调查国内企业共谋固定价格的行为
    (二) 利用调查国的竞争法举报制度, 促使其竞争执法机构调查国内企业滥用反倾销程序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 在调查国法院提起反垄断法诉讼, 指控国内企业滥用反倾销程序限制竞争
    (四) 促使反倾销调查机构复议裁决, 并认定其在作出原始裁决时依赖了申请人提交的虚假信息
    (五) 利用调查国竞争执法机构的竞争倡导机制, 促使它们推动国内贸易法的改革或者督促反倾销调查机构在个案中作出更加符合竞争法的反倾销裁定
五、结语

(2)企业会因为遭遇反倾销而增加出口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反倾销关税的确定
    (一) 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反倾销关税确定方法
    (二) 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反倾销关税确定的案例
三、反倾销关税对异质性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基本设定
    (二) 反倾销关税与企业出口
四、反倾销对异质性企业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 实证模型与数据
        1. 实证模型
        2. 数据
        3. 处理组企业和参照组企业的选择
    (二) 实证结果
        1. 反倾销的整体贸易效应
        2. 单独反倾销关税与统一反倾销关税的贸易效应
        3. 稳健性检验
        (1) 反倾销发起以前贸易效应是否存在
        (2) 反倾销对加工贸易的影响
        (3) 以损害裁定作为反倾销审理阶段的划分
五、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3)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及界定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反倾销研究基础:经济理论与法律程序
    2.1 倾销与反倾销经济学理论基础
    2.2 反倾销立法与协议
    2.3 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性
第三章 反倾销发展情况与特征分析
    3.1 世界反倾销发展和特征分析
    3.2 中国反倾销发展和特征分析
    3.3 中国涉案农产品反倾销基本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反倾销贸易效果描述性分析
    4.1 描述分析的步骤
    4.2 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贸易效果分析
    4.3 中国涉案农产品对外反倾销贸易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产品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5.2 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3 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反倾销涉案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1 指标选取与说明
    6.2 中国遭受反倾销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3 中国对外反倾销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反倾销对中国总体农产品贸易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7.2 中国遭到反倾销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果分析
    7.3 中国对外反倾销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贸易效果分析
    8.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8.2 贸易调查和限制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8.3 贸易偏转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效果分析
    9.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9.2 贸易调查和限制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9.3 贸易转移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讨论与政策建议
    10.3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作者简介

(4)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中国轻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2.1 中国轻工业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轻工业遭受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现状
        2.2.1 中国轻工业遭受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形势
        2.2.2 中国轻工业遭受的反倾销主要来源国
        2.2.3 中国轻工业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
    2.3 中国轻工业面临的安全威胁
        2.3.1 中国轻工业国内环境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
        2.3.2 中国轻工业外部环境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反倾销对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的影响途径分析
    3.1 反倾销对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的直接影响途径
        3.1.1 反倾销影响中国轻工业出口贸易
        3.1.2 反倾销影响中国轻工业国内环境
    3.2 反倾销对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的间接影响途径
    3.3 小结
第4章 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度的测算
    4.1 包含反倾销量化指标的轻工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度计算过程
    4.3 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度的测算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我国轻工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5.2 我国轻工业安全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际反倾销与中国钢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
        1.2.2 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研究
        1.2.3 钢铁产业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反倾销的现状研究
    2.1 中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2.1.1 进出口总量分析
        2.1.2 进出口结构分析
        2.1.3 钢铁产业链各环节国际竞争力的对比研究
        2.1.4 钢铁产业链各环节附加值的国际比较
    2.2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与特点
        2.2.1 全球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研究
        2.2.2 重要钢铁贸易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和措施研究
        2.2.3 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主要来源国分析
        2.2.4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
    2.3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频遭贸易摩擦的国内外因素
        2.3.1 国际因素
        2.3.2 国内因素
    2.4 小结
第3章 反倾销与中外钢铁产业内贸易分析
    3.1 计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3.2 反倾销与中美钢铁产业内贸易分析
        3.2.1 反倾销涉案的主要产品及其被课征反倾销税的幅度
        3.2.2 中美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
    3.3 反倾销与中加钢铁产业内贸易分析
        3.3.1 反倾销涉案的主要产品及其被课征反倾销税的幅度
        3.3.2 中加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
    3.4 反倾销与中墨钢铁产业内贸易分析
        3.4.1 反倾销涉案的主要产品及其被课征反倾销税的幅度
        3.4.2 中墨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中国钢铁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和非贸易效应
    4.1 美国对华钢钉反倾销案的贸易效应
        4.1.1 贸易调查效应
        4.1.2 贸易限制效应
        4.1.4 贸易转移效应
    4.2 美国对华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反倾销的贸易效应
        4.2.1 美国对中国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反倾销案始末
        4.2.2 贸易调查效应和贸易限制效应
        4.2.3 贸易转移效应
    4.3 非贸易效应
        4.3.1 价格效应
        4.3.2 其他社会福利效应
    4.4 小结
第5章 反倾销税经济效应的比较静态一般均衡分析
    5.1 多国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的基本框架
    5.2 反倾销税收机制的CGE模型及数据库处理
    5.3 钢铁产品课征反倾销税的模拟场景设计
    5.4 反倾销税经济效应的比较静态分析
        5.4.1 对钢铁产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5.4.2 对钢铁产业的影响
        5.4.3 对钢铁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国际贸易摩擦驱动下钢铁产品贸易环境恶化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6.1 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架构
        6.1.1 生产模块
        6.1.2 需求模块
        6.1.3 进出口贸易模块
        6.1.4 价格模块
        6.1.5 MCHUGE模型的动态跨期链接
        6.1.6 MCHUGE模型数据库结构及其动态更新
        6.1.7 MCHUGE模型的闭合条件和结果解释说明
    6.2 引入反倾销贸易摩擦机制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6.3 国际贸易摩擦驱动背景的基线模拟场景设定
        6.3.1 基线历史模拟
        6.3.2 基线预测模拟
    6.4 国际贸易摩擦驱动下钢铁产品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分析
        6.4.1 钢铁产品贸易环境恶化的模拟场景设计
        6.4.2 模拟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6)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定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1.1 有关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
        1.4.1.1.1 核心与边缘国家论
        1.4.1.1.2 霸权国家周期论
        1.4.1.1.3 贸易福利分配论
        1.4.1.1.4 贸易摩擦新理论
        1.4.1.2 有关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
        1.4.1.3 有关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2.1 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
        1.4.2.1.1 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4.2.1.2 贸易摩擦的福利效应分析
        1.4.2.1.3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4.2.1.4 贸易摩擦的法律与制度分析
        1.4.2.2 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 贸易摩擦及其理论分析
    2.1 贸易摩擦
    2.2 保护贸易理论分析
        2.2.1 重商主义
        2.2.2. 保护关税论
        2.2.3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2.2.4 凯恩斯的就业与贸易乘数论
        2.2.5 战略性贸易理论
        2.2.6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2.3 微观层面的贸易摩擦理论
        2.3.1 完全竞争
        2.3.1.1 基于比较优势论和H-O理论的贸易摩擦理论
        2.3.1.2 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贸易摩擦理论
        2.3.1.3 基于国际经济扭曲理论和帕累托最优
        2.3.2 不完全竞争
    2.4 中观层面的贸易摩擦理论
        2.4.1 国际部门产业结构趋同
        2.4.2 动态的结构性连锁变动关系未能形成
        2.4.3 结构调整内部压力外部释放的表现
    2.5 宏观层面的贸易摩擦理论
    2.6 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贸易摩擦理论
第三章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1 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
        3.1.1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
        3.1.2 中美贸易互补性强
        3.1.3 中美贸易不平衡
        3.1.4 中美贸易对双方的影响是不对称的
        3.1.5 中美贸易摩擦日趋严重
        3.1.6 "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3.2 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趋势
        3.2.1 中美贸易摩擦存在加剧的可能
        3.2.1.1 贸易保护的频率升级
        3.2.1.2 贸易保护的强度升级
        3.2.1.3 贸易保护的手段升级
        3.2.1.4 贸易保护的内容升级
        3.2.2 中美双边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扩大
第四章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效应
    4.1 消极影响
        4.1.1 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的"示范效应"
        4.1.2 不利的"扩散效应"
        4.1.3 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受阻,国民收入与就业受到影响
        4.1.4 破坏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往来,为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4.1.5 不利于我国知识与技术创新
    4.2 积极影响
        4.2.1 有利于加速产品的结构升级
        4.2.2 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
        4.2.3 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4.2.4 有利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五章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综合方面原因
        5.1.1 中美经济发展不平衡
        5.1.1.1 中美经济总量的差异
        5.1.1.2 中美相互外贸依存度的差异
        5.1.2 中美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
        5.1.2.1 中美贸易数据统计差异
        5.1.2.1.1 商品价格不同
        5.1.2.1.2 转口贸易统计及原产地规则不同
        5.1.2.1.3 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存在缺陷
        5.1.2.2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效应
        5.1.2.3 中美两国消费需求差异
        5.1.2.4 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
        5.1.2.5 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5.1.3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东山再起
    5.2 美国方面原因
        5.2.1 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
        5.2.2 "后危机时代"失业率居高不下
        5.2.3 保持美国全球霸主地位,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5.2.4 党派斗争与政治选举
    5.3 中国方面原因
        5.3.1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内需不足
        5.3.2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5.3.3 出口地理方向集中
        5.3.4 行业无序恶性竞争,企业自身存在严重缺陷
        5.3.4.1 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5.3.4.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第六章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对策建议
    6.1 国内方面
        6.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
        6.1.2 由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6.1.3 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范围
        6.1.4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机制,规范竞争
        6.1.5 建立健全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6.2 国际方面
        6.2.1 加深两国沟通交流,充分利用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等双边机制
        6.2.2 充分利用WTO等多边机制解决经贸冲突
        6.2.3 努力获得美方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6.2.4 借鉴日本经验
        6.2.5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6.2.6 敦促美方早日取消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第七章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思考
    7.1 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7.2 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设计方案
        7.2.1 信息的监测
        7.2.2 信息的收集
        7.2.3 信息的筛选
        7.2.4 信息的处理
        7.2.5 信息的发布
        7.2.6 预警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

(7)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指导小组名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现实背景
        1.2.2 理论背景
    1.3 研究方法
    1.4 思路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反倾销成因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
        2.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2.1.2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方法
    2.2 "保护待售"模型及其应用与扩展
        2.2.1 政府的行为模式
        2.2.2 "保护待售"模型
        2.2.3 "保护待售"模型的应用与扩展
    2.3 反倾销的宏观成因
        2.3.1 反倾销发起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2.3.2 国际经贸关系因素
        2.3.3 报复能力因素
        2.3.4 法律制度因素
    2.4 反倾销的微观成因
        2.4.1 关于倾销裁决与损害裁决的微观成因
        2.4.2 关于反倾销税率的微观成因
    2.5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
        2.5.1 基于宏观角度的文献综述
        2.5.2 基于微观角度的文献综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反倾销法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历史发展特点
    3.1 美国反倾销的机构与程序
        3.1.1 概念界定
        3.1.2 美国对外反倾销的机构与程序
    3.2 美国的反倾销法及其不公正性
        3.2.1 美国反倾销法的演进
        3.2.2 美国反倾销法中的不公正性
    3.3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历史发展特点
        3.3.1 中国逐步成为美国的头号反倾销目标国
        3.3.2 美国对华反倾销确定性裁决比例居高不下
        3.3.3 美国对华反倾销一直集中在传统行业
    3.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宏观视角
    4.1 宏观视角下反倾销成因的分析框架与相应命题
    4.2 宏观经济因素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
        4.2.1 实证方法
        4.2.2 数据描述
        4.2.3 基于反倾销不同程序的实证分析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3 中美政治关系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
        4.3.1 中美政治关系
        4.3.2 实证方法与实证结果
    4.4 综合分析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行业利益集团视角
    5.1 理论分析:"待售"的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
        5.1.1 基本假设
        5.1.2 均衡分析
    5.2 行业利益集团与倾销裁决以及损害裁决
        5.2.1 分析框架与相关命题
        5.2.2 计量方法与数据描述
        5.2.3 关于倾销裁决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2.4 关于损害裁决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行业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税率
        5.3.1 分析框架与命题的提出
        5.3.2 数据描述与处理
        5.3.3 关于反倾销税率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综合分析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企业异质性视角
    6.1 基于企业异质性对"保护待售"模型的扩展
    6.2 企业异质性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
        6.2.1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分析框架与相关命题
        6.2.2 计量方法与数据描述
        6.2.3 企业异质性与倾销裁决以及损害裁决的成因
        6.2.4 企业异质性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税率
    6.3 综合分析与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基于宏观视角的政策建议
        7.2.2 基于行业利益集团视角的政策建议
        7.2.3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政策建议
    7.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保护待售"模型中的重要推导
    附录2 美国对华(大陆)反倾销案例概况
致谢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8)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方法以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美国反补贴规则的经济政治分析
    第一节 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理论流派的梳理
        一、立足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
        二、立足于补贴提供方的角度
        三、立足于补贴受影响方的角度
        四、立足于补贴方与受影响方相互博弈关系的角度
    第二节 补贴与反补贴基本经济含义及效应分析
        一、补贴的基本经济含义及其效应分析
        二、反补贴的基本经济含义及其效应分析
    第三节 美国反补贴规则的贸易政治分析
        一、分析工具的引入——公共选择理论
        二、贸易保护措施诉求集团与为其支付代价群体之间的政治失衡
        三、关税水平下降与贸易补偿措施的兴起
第二章 美国反补贴规则历史演变及与多边规则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美国反补贴规则演变进程
        一、单边立法时期单轨制立法
        二、单边向多边过渡阶段的双轨制立法
        三、多边体制下单轨立法的回归
    第二节 美国反补贴规则和多边规则的相互作用
        一、美国主导GATT/WTO 反补贴谈判与规则的形成
        二、GATT/WTO 反补贴规则很大程度为美国规则和实践的多边化
    第三节 多哈反补贴规则谈判美国立场分析
        一、多哈回合谈判情况简要回顾
        二、美国立场分析
        三、简评
第三章 美国反补贴规则中的补贴认定
    第一节 补贴三要素分析
        一、补贴提供者
        二、财政资助
        三、授予一项利益
    第二节 利益的转移和传递性
        一、上游补贴中的利益传递
        二、私有化中的利益传递
        三、多哈回合谈判相关提案
    第三节 补贴专向性标准
        一、专向性标准的历史沿革
        二、专向性标准主要问题认定分析
第四章 美国反补贴规则中的损害和因果关系认定
    第一节 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
        一、同类产品
        二、国内产业
    第二节 损害的确定
        一、损害的判断标准
        二、累积评估
    第三节 因果关系认定
        一、因果关系的标准
        二、ITC 认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不归因问题
第五章 美国对华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美国对华产品适用反补贴规则历程及原因分析
        一、美国对华产品适用反补贴规则历程
        二、美国对华产品适用反补贴规则原因分析
    第二节 法律问题之一——非市场经济
        一、美国贸易救济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二、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规则实践
        三、美国反补贴法对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四、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双反调查带来的重复计算问题
    第三节 法律问题之二——补贴认定
        一、国有企业的“当局”性质认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政策的专向性问题
    第四节 法律问题之三——补贴利益的基准
        一、美国法中关于基准的规定和实践
        二、对华案件中外部基准的选择
        三、中国入世议定书外部基准条款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应对策略探讨
    第一节 美国关注的中国补贴政策
        一、一般性补贴政策
        二、针对特定行业补贴政策
    第二节 中国对策研究
        一、及早构建国内补贴政策信息库
        二、有效调整已有补贴政策
        三、适时采取反制措施
        四、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双重救济
        五、力争从规则层面根本解决问题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9)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对华实施反倾销的现状
        1.1.2 我国遭遇反倾销的企业类型分析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选题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本文的创新点
2 困境分析:出口小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障碍
    2.1 我国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2.2 出口小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障碍
        2.2.1 各国反倾销法下“市场经济地位”要求的会计分析
        2.2.2 出口小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障碍
    2.3 出口小企业填答反倾销调查问卷的会计障碍
        2.3.1 各国反倾销调查问卷的会计要求
        2.3.2 小企业填答反倾销调查问卷的会计障碍
    2.4 出口小企业涉案产品正常价值核算的会计障碍
        2.4.1 涉案产品正常价值核算的会计要求
        2.4.2 出口小企业涉案产品正常价值核算的会计障碍
3 标准建设:改进出口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3.1 出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改进原则
    3.2 出口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3.2.1 新会计准则为企业应诉反倾销撑直腰杆
        3.2.2 出口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3.2.3 出口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可行性
    3.3 改进出口小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
        3.3.1 出口小企业改进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3.3.2 改进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3.3.3 成本核算中的会计政策选择
    3.4 出口小企业会计制度重塑:基于反倾销应对
        3.4.1 设计出口小企业反倾销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3.4.2 会计科目设计
        3.4.3 原始凭证设计
        3.4.4 会计账簿设计
        3.4.5 会计报告设计
4 保障措施:改进出口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4.1 出口小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4.1.1 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4.1.2 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出口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4.2 出口小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的路径选择
        4.2.1 营造健康的企业经营环境
        4.2.2 注重对关键点的控制
        4.2.3 强化会计系统控制
        4.2.4 加强反倾销信息与沟通
5 案例分析: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惑与获
    5.1 案情简介
    5.2 对应诉方所作抗辩的会计分析
        5.2.1 市场经济导向产业问题
        5.2.2 单独税率问题
        5.2.3 实地调查中的会计问题
    5.3 本案启示: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
        5.3.1 会计核算:提供更好的应诉材料
        5.3.2 内部控制:打造更坚实的“身板”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0)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 ——以农产品反倾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论文的框架结构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
    一、倾销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定义
    二、学术界对倾销与反倾销行为的观点
    三、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论
    四、倾销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 美国反倾销法律规则及其经济分析
    一 、美国反倾销立法概况
    二、美国反倾销法的实体规则
    三、美国反倾销法的程序规则
    四、美国反倾销法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
    五、美国反倾销法修改的最新进展
    六、美国反倾销的经济损益分析
    七、美国反倾销法评析
第四章 美国反倾销立法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反倾销立法概况
    二、中美反倾销立法的比较
    三、完善中国反倾销立法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美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歧视性政策
    二、美国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
    三、未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反倾销应诉的影响
    四、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影响
    一、美国反倾销的总体状况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
    四、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五、防范美国对华反倾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美国在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中的立场对中国的影响
    一、美国反倾销法对多边反倾销规则的影响
    二、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中美国和其他成员的立场
    三、反倾销规则谈判的利益分析
    四、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难点分析
    五、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展望
    六、中国应采取的立场和谈判策略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
    一、美国对华虾产品反倾销案情介绍
    二、美国对华虾产品反倾销案特点分析
    三、美国对华虾产品反倾销案的法律分析
    四、美国对华虾产品反倾销案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三、互联网网站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四、美初裁中国家具“肯定性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竞争政策应对欧美对华反倾销[J]. 兰磊. 竞争政策研究, 2018(02)
  • [2]企业会因为遭遇反倾销而增加出口吗[J]. 罗胜强,鲍晓华. 国际贸易问题, 2018(03)
  • [3]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D]. 杨蕾.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4]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产业安全研究[D]. 彭湃. 湖南大学, 2012(03)
  • [5]国际反倾销与中国钢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D]. 刘军. 湖南大学, 2012(03)
  • [6]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 梁奇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1(05)
  • [7]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 郭杰. 复旦大学, 2011(12)
  • [8]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 林惠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4)
  • [9]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探讨[D]. 张忠磊. 重庆理工大学, 2009(S2)
  • [10]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 ——以农产品反倾销为例[D]. 廖秀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美国初裁中国家具“正面损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